北外考研网

北外考研培训辅导班有哪些



三十多年前,我与研究生失之交臂_大学_毕业_招生(三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)

原标题:三十多年前,我与研究生失之交臂

这几天,有关考研的话题渐多,有人晒香港及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有人纠结于上哪所学校更好,使我想起自己几十年前的一次考研经历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考研远不是热点,报考的人很少。个别有志于做学问的人,才会早早准备考研。那时研究生招生人数很少,一个导师一年招二、三个研究生是标配,毕业待遇比本科高一级工资,也就七八块钱,吸引力并不太大。特别是八十年代,百废待兴,大学生很少,全国一年也就招20多万,可谓人生骄子,社会精英。毕业包分配,干部身份,待遇高,口碑好,都想着早工作,早取得成绩。

我也与大家一样,大学前三年,渴望快点毕业走上社会,早点成家立业,未想过考研。进入大四,毕业就在眼前,很多实际问题要面对,经过反复权衡,在元旦前,报名截止最后一天,我终于决定考研。考试日期是1984年2月下旬,春节过后不久,总共有二个月左右时间准备。

我报考的是本校的研究生,导师是文科唯一有资格招生的教授,年近六十,兼任校领导,资格老,在全国也有名气。他从78年开始招生,每年招二、三名,从没间断,当年公布的招生名额是三名。那时风气正,我与教授没任何单独接触,他也不认识我。

转眼之间,笔试结束。过了一阵,分数出了,了解得知,报考并参加考试的,全国共有20多名,成绩前四名参加复试,取三名。我的专业成绩排在前两位,外语差三分不够线,具体排名不知道。又过了一两周,我接到复试通知,就在本校a教学楼的一间办公室,三位老师参加,一是导师本人,另二位是院里副教授,算是导师团队吧。记得提了三个专业问题,有知识类的,也有综合分析类的,即时回答,要谈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,虽有些紧张,总算应付下来。过后听导师
三十多年前,我与研究生失之交臂_大学_毕业_招生(三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)插图
的在读弟子、也是师兄说,问题不大,做好准备吧。

心情不错又信心满满的我,找师兄要了必读书目,不再关注毕业分配事,准备下步好好做学问,之后便请假回家了。父母不知道研究生是什么,听说还要读二年,既高兴,又有些矛盾。

在家住了一周左右,等我返回学校时,却听到消息说,情况可能有变:一是导师年龄大了想回省城,再招研究生对调动有影响,准备放弃;二是我们4位参加复试的,外语成绩不理想,教授没相中。开始我深感失望,但细想想就放下了。我本来也是临时起意,对读研并不执着,既然都不录取,也只好听天由命。到了4 月,我得到确切消息,教授放弃招生;不久,教授果真调到省城最好的一所211大学去了。

7月份毕业,我分到老家市里一个事业单位,还算喜欢。大学一位对我很好的老师专门写信给我,要我做好准备,明年再考,说还可以再报老教授的研究生,他现在是名校教授身份了,比原来要好,是好事,但我回信说不想再考了。以后结婚生子,再也没想过考研。二十年后,大学同学聚会,见到当年考研成功的一位同学,在名牌大学任教,成了令人尊敬的学者、教授,成了博导,不禁心生羡慕。

有时也想,如若当年教授招生,我应该顺利被录取,出路有二:一是毕业后留在高校,应该也是教授了,受环境影响,也可能再去读个博士,那样的话在学术上或许有点成绩;二是分到机关事业单位,因为学历高,进步也许会快一些,但以我的性格,必定也做不了高官。现在再想,如果能重新选择,我也许会早早就选择考研,早做准备,报考一个更好的大学,选择一个更喜欢的专业,因为我觉得,专心做学问可能更适合我,我更喜欢大学那种安静、单纯、自由的氛围。

沧海桑田,物是人非,转眼到了退休年龄,一切无法回头,再谈考研,已成往事和追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LEAVE A RESPONSE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Related Posts

|京ICP备18012533号-326